【食用安全】飲品開封口水沾瓶口菌量激增 大腸桿菌可致腹痛腹瀉【附飲品正確保存法】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0/06/08 17:47

最後更新: 2020/06/08 17:52

分享:

分享:

飲品開封口水沾瓶口菌量激增,大腸桿菌可致腹痛腹瀉。

不少人經常飲樽裝飲品解渴,但原來飲品經開封後,口水到沾瓶口,細菌就會開始滋生。近日,台灣TVBS電視台節目實測,飲品開封後細菌會激增,當環境溫度越高,細菌生長的速度和數量就越快。

高溫下細菌量激增

節目委託林口長庚臨床毒物實驗室,以4種樽裝飲品作實驗,包括水、果汁、無糖茶及乳酸飲料,逐一開封並飲用,然後無菌棉棒去拭擦瓶口,並將沾有口水的樣本,分別在模擬室溫25°C的環境,以及戶外33°C的環境,放置1.5小時、3小時和5小時,檢測大腸桿菌生長數量。

檢測結果顯示,飲品樣本放在33°C的的環境下,細菌產生的數量會較多,4種飲品中,以乳酸飲料的細菌量增幅最高,可見培養皿中產生了一整塊菌落。林口長庚臨床毒物實驗室博士林中英指出:

我們知道要供應微生物,甚至於是這些細菌,或者黴菌生長的話,糖類還有蛋白質,或者說是維生素跟礦物質,是必要的一個成分。

不過,即使飲品不含糖分,在高溫環境下存放,亦容易滋生細菌。如果將飲品放在試管觀看變化,發現無糖茶樣本在室溫25°C下擺放一段時間,跟原本瓶裝的顔色差不多,但在33°C的環境下擺放一段時間,顔色卻跟本來的有明顯分別,可見飲品在高溫存放容易變質。

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,外國有研究指,人體的嘴巴有高達約700百種細菌,例如革蘭氏陰性菌、厭氧菌,若樽裝飲品開封後,在放在室溫4至5小時,細菌可能會快速繁殖。

實測飲品開封後細菌數量增幅。(影片截圖)

飲品正確保存法

專家建議,飲品最好一次過喝完,假如一次喝不完,飲用時就不要碰觸到瓶口,倒進杯子裏喝,剩下的飲品要冷藏。

另外,將飲品存放在保溫瓶中同樣要注意,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提醒,豆漿、牛奶等含糖和蛋白質的飲品,建議盡快喝掉,因為隨著溫度慢慢下降,其實也會滋生細菌。她引述德國一個研究指,將在保溫瓶存放內半小時,細菌上升了40倍。

奶類產品開封勿放室溫多於2小時

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副教授方麗影博士,曾接受TOPick電話訪問時稱,樽裝飲品一開封後,會因接觸到周邊環境而附上細菌,但細菌數一般不會很高,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增長至超標。她建議一般奶類產品開封後,不要置放於室溫多於2小時,除非有冷凍或雪藏,則可放長些時間。

方博士又指,一般來說,飲品最佳存放在攝氏4度的低溫環境,細菌仍會繁殖,只是以較慢程度繁殖,而如果放在室溫中,僅20分鐘內細菌則會以倍數繁殖。由於奶茶含蛋白質成分,令細菌可獲營養而增長繁殖至有食安風險。如飲用不潔的飲品,可能會出現肚痛、腹瀉,甚至嘔吐等症狀。

【隱藏危機】實測6款樽裝飲品開封24小時後奶茶細菌激增 專家:勿放室溫多於2小時

樽裝飲品開封後的24小時 牛奶咖啡及橙汁含菌量激增
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,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責任編輯:羅嘉欣